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报道
(资料图)
近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震中或有明显震感地区民众提前收到地震预警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而这,正是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的一次具体体现。
在山东,数字化的应用对于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到政府对城市的治理,小到市民凭一码就可通行全省,大家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数字化为生活带来的便利。面对奔涌而至的数字浪潮,山东更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插上“数字翅膀”。
威海经开区“城市大脑”上,实时显示着全区数据
“城市大脑”破解燃气泄漏中的监管难题
一直以来,如何对餐饮商家的燃气使用安全进行监管是困扰相关部门的难题之一。威海市经开区瞄准现代化城市治理方向,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力打造“城市大脑”,聚焦矛盾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不断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让天然气监管等不再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进入暑期,经开区的韩乐坊商圈成为备受外地游客欢迎的热门打卡地之一。以往越到夏天,附近火锅店店主宋国辉脑子里安全那根弦就绷得越紧。“夏天天气炎热,而我的火锅店用的最多的就是天然气罐。”宋国辉坦言,天然气一出事就是大事,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不过,随着威海市经开区开始推进智慧燃气建设,宋国辉紧绷的那根弦放松了不少。“去年有一次,店里一张桌子下的天然气阀门没拧好,发生了燃气泄露,很快我手机就收到了短信提醒。”他向海报新闻记者举例说,这种天然气报警系统特别灵敏,即使一个打火机出现漏气的情况,系统也会提示报警。
类似的情况,仅2022年威海市经开区一共处置了18起。威海市经开区城市智慧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翔介绍,这要归功于经开区试点建设的智慧燃气监测平台,“它就是一双24小时紧盯着燃气安全的眼睛。”
在经开区城市智慧管理中心,被称为经开区“城市大脑”的智慧管理系统能对全区的运行状态全面感知,民生服务、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全区各领域的数据信息在大屏上一览无余。打开系统上的智慧燃气监测平台板块,大屏上的地图立即呈现出密密麻麻的图标。“一个图标代表一个探测点,也就是一个燃气报警装置,目前已有430户工商业餐饮用户、4788户居民用户。”徐翔说。
为高效处置燃气泄漏事件,经开区建立四级预警及应急联动机制。当燃气泄漏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10%时,燃气报警装置就会向平台发出报警,平台立即向一级用户(住户、工商业主)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和电话通知,每分钟一条;如果3分钟内未处理,平台将通知频率上升至30秒每条,并发送信息和电话通知二级用户(社区物业和网格员)上门协助处理;如果5分钟后仍未处理,则将信息推送至三级用户(区级消防等部门)处理,直至危险解除。
在燃气泄漏初期及时预警处置,是避免事故的最有效方式。但市面上的燃气报警装置90%以上没有物联属性,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用户安装了报警装置,如果家中没人,叫声再大也无济于事。
针对燃气事故发生的根源及特点,自2021年12月起,威海市大数据中心按照“实用管用”和“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在经开区建设燃气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为用户安装物联燃气报警装置,探索燃气运行实时检测、隐患及时预警、险情高效处置、事故有效遏制等经验。
“从一年多的试点运行情况来看,平台的成效明显,实现了及时预警、高效处置,节省人力的同时监管效率大幅提高,”徐翔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区推广,逐步完成10.4万户居民用户、1620家工商业用户燃气报警装置安装工作,一并把燃气公司相关数据纳入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其实,不止是燃气安全,作为威海市有名的夜市打开点,入夏以来,韩乐坊每晚都能吸引数万名游客。徐翔说,“作为经开区人流量较高的夜市,借助智慧管理平台,我们能实时跟踪韩乐坊的客流量情况,短时间超过承载量,我们会及时干预,给游客们提供一个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
日照市大数据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城市大脑”情况
充满智慧的“城市大脑”为应急指挥“提速”
当然,城市大脑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利用仿真模型,我们能模拟出遭遇洪水时,辖区内受灾情况到底如何。”8月7日下午,威海经开区城市智慧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该区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在防汛领域的应用。
“结合地形、河道、水库等情况,系统能预测到辖区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区风险点的数量和位置。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未雨绸缪、提前防御,在洪水真的来临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抢险救灾。”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还以经开区崮山镇五渚河下游的崮山水库举例,如果崮山水库要泄洪,应急指挥人员只需在屏幕上点一键发送,处于泄洪区内的7个村6100名人员就会同时收到提醒短信,迅速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崮山中学安置点。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城市大脑”的超强脑力。威海经开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城市智慧管理中心)主任于辉说:“如果说高清摄像头、卫星北斗定位系统等物联网设备是城市大脑的‘眼睛’,那么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则是重要的‘数字底座’。对接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后,大脑汇聚起78类、2.2亿条数据,通过算法实时感知城市运行。”
如果说威海的未雨绸缪还停留在“纸面”,一年前经历过台风“梅花”洗礼的日照,城市大脑在那场防范台风的应急指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日照市上上下下都感受颇深。
2022年9月,台风“梅花”从日照到青岛沿海进入山东。作为应对台风的指挥中枢,那几天,日照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大脑)彻夜灯火通明。和以往应对台风往往靠通信指挥不同,有了城市大脑后,工作人员只需一个大屏,便可实现险情预判、风险规避,精准落实各项防御举措,借用“智慧围墙”打好防台防汛的主动仗。
应急指挥中心作为防汛防台的“前哨”,及时上传下达,汇总风情雨情工情灾情,掌握、收集人员、物资、应急转移及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及时研究部署防御应对各项举措,强化抢险救灾准备。同时,应急指挥中心还在与省里和区县实时视频连线,紧盯着台风“梅花”的实时走向以及水雨情数据。
日照市应急管理局局长乔永前坦言,“如果没有大数据和城市大脑,应急指挥想要实现智能融合都是空话。”
日照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大脑)汇聚了全市多家单位工作人员
除了应急指挥,依靠“城市大脑”,目前,日照已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日照城市大脑已接入全市155个系统、38家部门一级城市体征163个、二级城市体征1372个,归集数据超80亿条。
在日照市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金光看来,在全力推进数字日照建设中,老百姓“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的感受越来越真切。
山东16市已全部建成“城市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城市大脑”在山东已全面铺开。山东省大数据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省16市已全部建成“城市大脑”。同时,全省各市县还按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创建工作,加快构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打造出700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
山东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按照新版智慧城市市级、县级建设指标,完成三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的评估验收工作,推出一批满足四星级要求的新型智慧城市,推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五星级标杆城市。今年年底前,80%以上的设区市、3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